北欧与香港的商贸合作概况
香港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EFTA,含挪威、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于2011年签署自贸协定,2012年生效。该协定使香港原产工业品、鱼类及加工农产品进入EFTA国家享受零关税待遇,同时EFTA产品进入香港亦免关税。《协定》涵盖服务和货物贸易、投资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事宜,如保护知识产权等。
香港亦与下列欧盟成员国签订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投资协定》):丹麦、瑞典、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以加强双向投资流动及带动本地经济。
欧洲对香港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涵盖:1. 机械及设备(高端制造和自动化工业机械、电子设备、通讯器材);2. 医疗器材与健康科技(诊断仪器、手术设备、健康监测装置);3. 绿色科技与可持续产品(节能设备、环保材料);4. 设计产品与生活用品家具、家居用品、时尚配件; 及 5. 食品与饮品(有机食品、乳制品、海产)等。
香港对北欧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包括:1. 电子产品与零件(电脑、办公室机器、自动资料处理仪器、电动机械及其零件);2. 钟表与珠宝;3. 服装与纺织品;4. 玩具与礼品(电子玩具、教育玩具及节庆礼品);5. 医疗及保健产品(个人保健用品、医疗仪器);及 6. 创新科技产品(包括智能家居设备、物联网装置、绿色科技产品)除了直接出口外,这些产品亦透过香港作为转口中心进入北欧市场。
香港与北欧优势高度互补 北欧企业拓展亚洲市场兴趣浓厚
- 香港作为跳板,助力北欧企业开拓亚洲市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拥有良好的法治环境、税制和便捷的营商环境等优势;此外,芬兰与香港签订了避免双重课税协议,有助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活动。香港可作为北欧企业的跳板进入大湾区、整个内地以至亚洲其他市场。在香港设立亚太区总部或据点的北欧企业包括:
- 挪威佐敦集團:中遠海運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供應商。集團為國有企業,在香港設立海外總部,旗下中遠海運控股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集團透過旗下的香港公司- 中遠海運國際香港與挪威佐敦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遠佐敦船舶塗料(香港)有限公司,以拓展國際業務。
- DSV:来自丹麦的全球物流巨头之一,在粉岭设立其亞太区首个冷链仓库物流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8万呎。
- SEAM Group :来自芬兰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专门为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公司透过香港平台拓展亚洲市场。
- 卡通角色姆明家族(Moomin Characters):位于赫尔辛基的公司总部透过斯德哥尔摩合作伙伴,开拓大中华区业务。其合作伙伴与香港公司建立大中华区的授权业务关系,并在香港设立了大中华区业务总部,管理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知识产权(IP)授权业务。
- 宜家家居(IKEA): 这家瑞典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巨头在香港已经运营多年,并利用香港的地理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展其在大湾区的影响力。
- 北欧航空(SAS): 作为一家重要的北欧航空公司,SAS利用香港与其他亚洲市场的联系,提升其在亚洲的市场渗透能力。
- 诺基亚(Nokia): 这家芬兰的通讯和资讯技术公司在香港设有业务,并借助香港扩展在大湾区的网络技术和5G市场。
- ABB: 作为瑞士和瑞典的跨国公司,ABB在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并利用香港作为发展大湾区业务的战略地点。
- 爱立信(Ericsson): 这家瑞典的电信设备公司通过在香港的业务,为大湾区及更广泛的中国市场提供通信技术和解决方案。
- 金融科技
北欧国家和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具有显着潜力,双方可以结合各自优势推动金融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目标。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蓬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健全的监管制度、丰富的营商机遇和资金支持,吸引世界各地的金融科技企业来港发展。同时,香港是亚洲领先的绿色债券发行中心,北欧金融机构可通过香港的金融平台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以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现时,香港有超过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涵盖移动支付、跨境理财、人工智能第三代互联网、虚拟银行、保险科技、财富管理、区块链、绿色金融科技领域,提供不同种类的创新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北欧金融机构亦可利用香港的金融科技创新来开发新的可持续投资产品,强化其在亚洲的财富管理和个人金融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
- 碳市场与绿色科技
香港计划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探索与内地及国际市场的连接;北欧(如挪威、瑞典)拥有成熟的碳定价机制(如欧盟ETS)和碳捕捉技术(如冰岛的Carbfix)。北欧能源企业可与香港企业合作探索碳信用交易,或共同投资大湾区碳捕集项目。
- 开发可持续产品与服务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北欧可以通过技术输出、知识分享等方式,支持香港发展本地化的绿色科技方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系统优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北欧企业在清洁能源、电池回收、碳捕集技术方面具领先优势,香港企业可透过技术引进, 共同开发可持续产品与服务,实现产业升级。香港已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北欧企业可在港注册、保护及商品化其绿色技术与创新成果。
- 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优势
香港位于亚洲的中心,靠近中国内地,尤其是毗邻大湾区,这使其成为通往亚洲市场的理想枢纽。北欧公司可以将香港作为区域配送中心,进一步覆盖大湾区及东南亚的市场。香港拥有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如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之一——香港国际机场,以及效率极高的海运港口。同时,香港聚集了众多的国际和本地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从仓储、分销到供应链管理等完整的服务。
香港政府推出了多项欢迎和吸引外商的政策,方便外商落户香港。此外,由 Nordic Innovation、北欧部长理事会,以及来自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丹麦的国家商业组织合作成立的北欧创新汇(Nordic Innovation House),于2018年11月落户香港。其宗旨是让北欧企业在全球最具活力的国际创新枢纽中占领先机。该机构致力于世界各地的领先商业中心设立办事处,让会员可以在当地享用其资源及全球网络。
贸发局芬兰办事处促进北欧及香港的商贸联系
本局在全球设有51个办事处,覆盖北欧地区,在当地立足已有 15 年历史。目前我们的芬兰赫尔辛基办事处致力促进北欧及香港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本局在香港的总部,与我们的13个中国内地办事处紧密对接协同,可助力北欧企业开拓香港、大湾区、内地不同城市以至亚洲其他地区的商机。
近年来,赫尔辛基办事处持续扩大推广力度,积极参与更多地区活动,透过社交媒体及网站进行宣传,并扩大当地业界网络。例如,今年农历新年我们在芬兰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于活动中设有商业研讨会及交流环节,出席活动的人数较往年增加逾一半。赫尔辛基办事处亦参与了多场当地贸易展览,亦与当地不同机构合办更多活动,向与会者介绍香港优势及机遇。
未来,赫尔辛基办事处将继续扩大其在北欧地区的影响力,举办更多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早前,赫尔辛基办事处与芬兰-香港商会联合举办了40周年商业研讨会,展示我们的成功案例。同时,赫尔辛基办事处与香港总部会继续紧密沟通合作,向北欧企业推荐合适的香港或大湾区活动,如"国际环保博览"、"亚洲金融论坛"、"香港国际授权展"、"国际创科展"、"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等。
北欧企业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发展等领域具备相当优势,可与香港企业高度互补。过往,本局在香港举办的活动为北欧企业提供展示优势及扩大商脉的平台。其中包括:
去年10月, 来自挪威的污泥及有机垃圾处理企业康碧集团(Cambi Group AS)参展本局的"国际环保博览",展示不同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在活动中和多个亚洲潜在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其位于上水的石湖墟污水处理厂至今已运作超过30年,公司正积极筹划多个崭新项目,探索亚洲的发展机遇。
今年1月,芬兰自动驾驶企业Remoted参与本局的"亚洲金融论坛",公司在论坛上作项目推介,介绍其以创新科技驱动的物流解决方案及机械人巴士车队项目,成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获多家家族办公室、投资银行及风险基金的关注。
Moomin Characters在过去数年都有参展本局的"香港国际授权展",透过一站式平台探索跨界别的商贸合作,并善用香港优势,拓展大湾区、中国内地以至大中华区业务。
北欧五国经济数据:
|
与北欧企业合作小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