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遇创新及科技创业新声可持续发展时尚创意贸发局消息

商贸活动
视讯
我的资讯

市场机遇

大湾区企业对下半年展望更趋审慎 扩大国际"朋友圈"创新机

大湾区贸易东盟关税

香港贸发局与渣打银行联合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显示,在美国"解放日"关税政策公布后的一个多月,大湾区企业业务表现仍具韧性。反映短期业务势头的整体现状指数在第二季度为53.1,与第一季度的53.5相若。预期指数由第一季度的54.3降至52.0,反映企业对下半年的展望较为审慎。

收听

本次的问卷在4月"解放日"之后不久制备,因此并未反映关税摩擦往后的所有发展;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调查所得的回应仍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有助了解企业目前承受的冲击和未来的行动。

调查结果重点如下:

现状指数

  • "现状"指数由第一季的53.5轻微下跌至53.1,仍远高于过去2年的平均值52.2。
  • 八个主要子指数中,以"生产/销售"表现最强,不论是绝对值(57.1,为一年来最高)或变幅(+4.2点)均居首位。
  • 其他录得增幅的子指数包括"固定资产投资"(+2.0点)、"利润"(+1.1点)及"原材料库存"(+0.1点)。
  • 这些子指数上升有助抵销"新订单"(跌3.1 点)、"产能利用率"(跌2.2点)、"成品/服务价格"(跌4.3 点)及"融资规模"(跌1.5点)下跌的影响。

预期指数

  • 由第一季的54.3下跌至第二季的52.0,为自2022年第四季以来最低水平,但仍高于50的中性水平。
  • 子指数普遍录得跌幅,除"产能利用率"外,八个预期子指数中有七个录得下跌。季内跌幅最大的分别是"融资规模"(-5.1点)、"成品/服务价格"(-4.8点)及"生产/销售"(-2.6点)。

按行业划分

  • "创新和技术"表现最佳,在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下,"创新和技术"也因提前付货而受惠,现状指数上升6.3 点至62.6,预期指数升5.5点至61.3。
  • "制造和贸易"短期表现具韧性,现状指数从53.1微降至52.7,仍大幅高于2024 年第四季度的50.1。商家在美国加征关税前赶紧下单,令制造商一时忙于应付。然而,下半年的前景将取决 于90天暂缓期在7月及8月结束后,双边贸易谈判取得的成果,以及美国对232条款调查的立场会否有变,促使"制造和贸易"预期指数从54.1降至52.0。
  • 中国内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有效刺激零售业销售,惟"零售和批发"的现状及预期子指数均见下跌,分别跌1.0点至54.4,以及跌4.1点至51.5。

按城市划分

  • 香港季内录得较大跌幅,"现状"及"预期"分别下跌9.8点及10.5点,多少反映相对于本地生产总值(GDP)而言,香港的对外经济规模过大,容易受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放缓影响。而且,零售业表现不景气。
  • 广州的"现状"及"预期"分别下跌9.3点及6.3点,相关子指数普遍下跌,其中以"制造和贸易"、"零售和批发"和"创新和技术"行业的跌幅最大。
  • 深圳方面"制造和贸易"、"零售和批发"和"创新和技术"三个行业的指数对比上一季度均明显改善。

信贷指数

  • 信贷现状指数微升0.5点至49.3点,预期指数下跌1.0点至48.7点。
  • 子指数中"银行融资成本"有所改善,分别升5.1点和1.8点。这相信反映了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初,即调查开始之前,决定调低政策利率(降10个基点)及存款准备金率(降50个基点)。
  • 在政策制订者大力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人民币自"解放日"关税政策公布以来展现的韧性,也有助纾缓对资金外流的关注,并为货币宽松提供空间。在此背景下,第二季度"银行对于借贷的态度"的现状指数大致维持稳定,而预期指数则有所改善(升2.4点)。
  • 然而,货币宽松的预期未有扩大至"非银行融资"(现状及预期子指数均跌3.6点)。
  • 大湾区企业对当前现金流状况的评估也是好坏参半("盈余现金"升2.1点,"应收账款周转率"跌1.0点)。在相应的预期指数中,"盈余现金"(跌5.0点)的跌幅远大于"应收账款周转率"(跌0.5点)。

对等关税的影响

  • 主题问题方面,仅约10%的受访者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其业务造成实质直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关税暂缓及豁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冲击,可见维持中美贸易休战十分重要,也凸显了在第三季迅速敲定其他双边贸易协议的必要性。
  • 在营商影响方面,41%的受访者表示因美国加征关税,将延迟落实业务计划。其他主要影响包括"物流或海关流程严重受阻,变数太多难以应对"(35%),以及"生意流失,客户转投其他较少受关税影响的市场"(30%)。同时,32%的受访者表示会增加内销,是最常见应对美国关税冲击及相关不确定性的方式。

企业增内销、拓新兴市场   积极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 最多受访者(32%)选择"增加内销",以应对美国的关税冲击及/或相关不明朗因素。
  • 另外四个最多受访者(约22%)选择的应对方式,包括"提前付运或采购"、"分散到其他海外地点生产"、"调整产品或营商模式"和"增加销往新兴市场或新的海外市场"。
  • 在"扩充业务"和"可能考虑拓展该市场"方面,最多受访者(27.3%)选择"其他大湾区城市";随后是"大湾区以外的内地城市"(23.9%)和"东盟/ 东南亚"(24.3%)。美国毫无意外在"缩减业务"方面占比最高(29.8%),其次是欧洲(18.6%)。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表示:"虽然调查是在4月'解放日',美国对全球多国提高关税后不久进行,并未涵盖近期的所有发展,但调查结果显示,大湾区企业具备韧性,可应对美国关税措施带来的影响。而负面影响方面,约75至80%的大湾区企业表示主要是与业务计划延迟落实及物流受阻有关。面对美国贸易政策进入新时代,大湾区企业正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并把业务扩展至区内其他主要市场,特别是东盟地区。"

全球南方市场值得关注

全球南方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其经济总量及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分别逾40%及80%。金砖正在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核心。国家致力为全球南方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创新及绿色发展为全球南方现代化创造新机遇。

有关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

GBAI是市场首个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营商景气进行的前瞻性季度调查,以分析区内营商气氛及跨城市、跨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渣打与贸发局合作,每季访问逾1,000家大湾区企业,涵盖制造及贸易、零售及批发、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创新科技行业,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编制出指数,有助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大湾区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未来表现并制定市场策略。


阅读更多

订阅每周免费电邮通讯

亚洲商贸资讯,最快最新
多媒体方式展示市场先机
简易介面,让你随时随地轻松阅读